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三位都是我军著名的将领,毛主席对该次战役也是十分看好:“二杨算是老搭档了,这个作战计划很符合二人的风格。”
可是,战役打响没过多久,等人就发现战况似乎不受自己控制了,这样一个时间段,倘若没有党中央的命令,继续打下去会有太大的风险。
的这次计划更是发挥了奇效,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歼敌一万七千余人,连毛主席都会忍不住称赞:“这次作战,解决了我的一块心病啊。”
为了夺取在大陆的控制权,蒋介石政府甘愿犯天下之大不讳,不顾百姓们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悍然发动战争。
当时石家庄的情况对蒋介石来说很不好,城内大概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而面对慢慢围上来的我党军队,这样的战斗力量显然是不够用的。
得知的增援部队还未赶到,我党更是加快了解放石家庄的速度,我们先是将石家庄周围地区的余孽铲除干净,随后将其团团包围起来,使其成为一座被团团围住的孤岛。
驻守在石家庄城内的将领名为罗历戎,面对自己被包围的事实也是毫无办法,我党并不急于拿下城池,而是一直将罗历戎围在里面进行消耗和心理上的折磨。
前期,面对包围,罗历戎想过强行突围,但是随着我们的渔网收得越来越紧,罗历戎也不得不打消这样的念头,只得向蒋介石请示尽快离开这里。
北平军事会议上,罗历戎向蒋介石汇报了石家庄的情况,彼时的石家庄没钱也没粮,几乎再无半点油水可榨,现在他所希望的就能让部队安全撤离,退到保定。
从时间点上来看,这段时期我党还未展开全面的战略反攻,但实际上,彼时的已经初现败相。
在之前的多次战斗中,他们损兵折将,不仅丢失了大量的统治区土地,也消耗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和金钱,为此,蒋介石头疼不已。
对于罗历戎的计划,蒋介石还是认真地考虑了一番的,考虑到军队当前的情况,蒋介石认为在石家庄跟我军硬碰硬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于是便选择听从了罗历戎的建议马上召集罗历戎带着自己的人马归队。
收到命令后,罗历戎便开始筹备此事,因为当时石家庄几乎被围得滴水不漏,因此,罗历戎对此事十分小心,下令禁止传播此消息,要做到悄无声息地离开。
尽管罗历戎已经十分谨慎,但这一举动还是被我党发现了异常,我们都打到这里来了,还能让你轻松跑掉?
经过深思熟虑,党中央决定组建晋冀察野战军,任为总司令,杨成武为第二政委,为参谋长。
这三人中,和杨成武是老搭档了,两人一起参加指挥过不少的战役,配合已经相当默契,再次派出二人也可看出党中央对其的信任。
三位悍将齐聚于此,目标就是为接下来的解放石家庄战役做好铺垫,对罗历戎的部队造成一定的打击,歼灭他们的有生力量,最好可以活捉罗历戎。
战前瞻望,从两军的对比来看,尽管我军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合围,但是纸面上的战力还是逊色于罗历戎的部队的,罗历戎的部队都装备了美国人支持的美械,且有不少先进的坦克和大炮,而我军这边还只是装备着比较落后的三八大盖。
但是,即便如此,我军这边的士气也十分高涨,在二杨的带领下,战士们个个都渴望上阵杀敌,建功立业。围城是假,打援是真
在该次战役中,最重要的就是拿下徐水城和清风店,这是打好后续的解放战争的重中之重!
在二杨和的带领下,我们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歼灭了大量的军队,看着节节败退的军队,蒋介石已然浮现了放弃的意图。
但是他也不傻,我们大家都知道清风店和徐水城的重要性,蒋介石也是知道的,为了先拔头筹,蒋介石不得不继续投入大量的兵力。
但是,蒋介石不知道的是,增援看起来是对我们造成了压力,但其实就是有利于我军的。
在这之前,军队采用的是“三角战术”,也就是将其部队和火力安排在了大清河以北的几个县城,每个县城几乎都有一个师左右的兵力,这样的犄角之势其实就是非常难攻克的。
虽然我军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想要真正地啃下这块硬骨头,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消耗的。
在这个“三角战术”中,我们第一步要解决掉的目标就是罗历戎带的部队,他的位置就是“犄角之势”中的犄角。
而剩下的两个点则是保定和天津。针对当下局势,二杨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以保定以北为圆心,慢慢蚕食掉的有生力量。
我军所处的位置叫做徐水县,这里既接壤北平,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拿下这里,对这场战争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杨先是对该计划做了模拟和预想,在认为没什么大问题之后,便将此事告知给了。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等待,敌人在北平的南面已经派出了援军,他们或许正在往这边赶来,或许已经在那里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我们明面上不要太关注他们,让他们以为我们并未发现他们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放松他们的警惕,到时候时机成熟了,我们再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会议上,将士们的情绪都十分高涨,都想“抢”头功,争先恐后地要求指派自己的纵队作为主力部队。
面对战士们的热情,二杨和也是十分开心:“这次战役,不分主力部队和辅助部队,大家都是主力军!”
听到这话,全军上下爆发出一阵欢呼,末了,补充道:“我们这次围城,主要要做的还是围点打援,希望我们大家保持作战状态,拿下胜利!”
敌人的援军得知了围城的消息后一下子就慌了神,他们火速调集兵力,开始向这边增援。
毛主席对于几人的计划还是十分满意的:“他们是老搭档了,相信这次也一样能做好的。”
战斗打响,刚开始,一切都还是按照计划进行,唯一不一样的是,二杨低估了城内敌人的反抗决心,但即便这样,对我们的计划影响也不是很大,毕竟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真的围城,而是等待敌人援军的到来。
徐水城内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前来增援的军队中,看到战斗已经打响,第十一战区总司令孙连仲坐不住了,徐水城的意义他是知道的,倘若丢了这里,那么接下来的战斗都不会好过,为了守住徐水城,孙连仲破天荒地拿出了五个师和十个步兵团的兵力。
收到消息,我们这边也愣住了,我们大家都知道敌人要来增援,但是没想到竟然来了这么多,就如同《大决战》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就准备了一桌子菜,却来了两桌子人,这该如何是好?”
不仅如此,后方的大规模援军马上就要到达,前面的罗历戎还没被引出来,两边的情况对我们都不利。情况有变,先斩后奏
面对如此情况,十分冷静,既然战况有变,那么就需要向党中央请示,但是,还没等请示的电报发过去,前线就又来了消息:罗历戎带着第三军逃跑了。
战局有变,对罗历戎接下来的意图进行了猜测,敌人可能不是逃跑,而是去新乐方向和援军会合,这样就会对我军造成夹击之势,让我们的围堵计划变成被围堵。
按照当时的情况去看,罗历戎的部队虽然已经出发,但是他们可能速度没那么快,只要我军的速度够快,就可以赶在他们之前急行军到达清风店,抢占先机,避免被敌人包围。
计划没什么问题,唯一的困难就是急行军,他们要在24小时内奔袭250华里。情况紧急,三人根本没时间将做出的调整向上汇报,带着军队便出发了。
时间宝贵,一分一秒都是战机,战士们根本不敢在路上歇息,生怕来不及在敌人之前赶到清风店,有的战士在奔跑过程中咳出了鲜血,有的脚底磨出了血泡,虽然道路曲折,但我们终究是赶在了敌人之前。
长途奔袭之后,战士们只做了短暂的休息,就开始了工事的修筑,彼时罗历戎还未赶到,趁着最近一段时间,我军也选定了最佳攻击位置。
罗历戎根本想不到,自己刚带着人来到清风店,就遭到了我军的包围,他赶忙下令组织队伍防守。
虽然我们打了个出其不意,对敌人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但罗历戎也不是吃白饭的,他最擅长的就是防守,面对我军的进攻,他不慌不忙地排兵布阵,最终排出了一个梅花形的协同防御体系,一时间内,我军也拿他毫无办法。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几次进攻下来,我们没取得任何可观的进展,而彼时,战士们的疲态也显现了出来,多日的奔袭再加上修建工事,战士们的体力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意识到这一点后,皱起了眉头,他认为不能再让战士们发起冲锋了,这样太过耗费体力,于是便改变了战术,命令我军分为三部分去分别消耗军队,这样一来,罗历戎的梅花阵被成功破坏,我军也终于撕开了敌人的防守,拿下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共歼敌一万七千余人,还生俘了十几名军官,可谓是战绩显著。
战争结束之后,等人向毛主席汇报了当时发生的情况,并为自己的先斩后奏做了解释和道歉,毛主席并没有责怪三人,而是对三人的果断和勇敢做了高度赞赏:“做得好啊,你们解决掉了我的一个心病啊!”
清风店战役虽然比不上什么大规模战役,但是其起到的作用可是无比比拟的,它是晋察冀战场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也为后面华北战场的胜利推进提供了条件,即便放眼整个解放战争也是意义非凡。
而作为该次战役的指挥将领,二杨和在关键时刻的当机立断和果敢更是可以让我们学习!在此,缅怀革命前辈。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